《奇遇人生》高分却小众是这届观众不行吗?

爱游戏网页版官方入口

《奇遇人生》高分却小众是这届观众不行吗?

发布日期:2023-12-15 来源:生产设备

详细介绍

  55分钟,一顿饭的时间,甚至赶不出一个deadline。或许……或许55分钟,能够丈量世界吗?被评为“年度最美综艺”的《奇遇人生》将以十位行者的十段旅程给出回答——用55分钟浓缩一段旅程,

  目前,《奇遇人生》在豆瓣评分高达9.2,但四期节目过后,参与评分的观众仍不足一万,日播量排行也在综艺榜单的二十名开外,相对“小众”的《奇遇人生》撑起如此“高分”的魅力何在?而这种“魅力”真的带领高分综艺突围了吗?

  被《奇遇人生》打动的观众,大概会对小林一茶的这首俳句有所体悟,将世界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和解都藏在“然而”之后。《奇遇人生》也正是从这一点着手,延续着“欲言又止”却“尽在不言中”的探索,建立“世界”和“自己”的纽带,采取“纪录片+真人秀”的形式,用真实的力量呈现自然与人性的关系。

  当「大象孤儿院」「追龙卷风」「登山」这些词出现在眼前,你看到了什么?是三段体验各异的旅途吗?《奇遇人生》给出的回答是——没错,但不止如此。

  在探访大象孤儿院目睹大象被猎杀后,阿雅说:「唯有强大的爱,才能平息这世界的残忍」

  在追逐龙卷风后的滑翔时,春夏说:「我在想我爱的人,我们难道不是应该把所有的时间空隙,都拿来想爱的人」

  嘉宾在真人秀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带动节目流量,更是话题源头和宣传看点,但是《奇遇人生》却没选自带话题的嘉宾。节目中阿雅和小S毫不做作得展现闺蜜情,和春夏、窦骁等人走心的聊天,这些旅途中的小事并不是流于琐碎,而是镜头下的自然流露。除此之外,节目还穿插了嘉宾自己用手机拍摄的内容,这种并不“专业”的镜头记录正符合“真人秀”中“真”的概念偏好,凸显了“纪录片式真人秀”的特点。

  与传统意义上的“娱乐性综艺”不同的是,“真人秀”有着明显的元素融合特征。《奇遇人生》就是依靠既定行程、规划、目标等“真实元素”来推动剧情发展,这些元素营造了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给予了嘉宾们自由的自我表现空间,观众选择观看真人秀,也是冲着这个“真”字。削弱“剧情元素”能够使观众感受到节目与真实的生活的统一,而“统一”的程度,就成为了区分真人秀高低层次的关键。

  《奇遇人生》一期一位嘉宾的模式,无形中避免了旅行中同行人数过多带来的争执,从而淡化隐性冲突,抬高旅行本身的意义。这也是它的“清流”之处:试图跟随节目脚步,秉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完成自我的审视过程。

  诚然,追龙卷风、探访大象孤儿院这些是“人为的奇遇”,节目组在其中的身份究竟是自然是“探索者”还是“闯入者”呢?知著君认为,“奇遇”是相对的,作为观众,追风爱好者的日常生活在我们眼里就是一种奇遇,专业的奇遇者某一些程度上会反衬出外来节目团队“体验式奇遇”的生硬与尴尬。同以“纪实”为看点的真人秀《我们的侣行》,则用无脚本的方式,在更张弛有度的叙事空间讲述旅行冒险故事。《奇遇人生》若想达到真正与自然的归一,似乎还欠点火候。

  与《奇遇人生》同期上档的场景式读书综艺《一本好书》在豆瓣评分高达9.3,领衔国内综艺榜,然而参与评分的观众却不及两千人,这两档综艺的制作理念上的共同点在于:把一档“节目”变成一部“作品”,过高的理念层次也正是它们的症结所在。

  一行人由于天气原因迟迟无法登山,窦骁用自己的“人生哲学”不单安慰了焦急的阿雅,更击中了观众的情绪。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佛系青年”变成了一种普及的标签,节目借两人的对话实现了与观众的共鸣,而观众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也得到了更真实的代入感与答疑解惑的满足。

  这种直白的、灵魂式的对白在节目中还有多处呈现,例如往期节目春夏谈自己的婚姻观、小S谈改变自身与改变世界……然而,尚未饱满的节目内容习惯性地引出感性话语,充满“道理”点缀的节目乍看之下确实是脱俗化的进步,但如若只靠镜头的“美”一以贯穿,而缺少情节的交代,那么这样的“人生观大赏”是无法带领高分综艺突围的。纪录片式的真人秀,就更要处理好“纪录”与“真人秀”之间的平衡,正如《无问西东》导演李芳芳在访谈中所言:故事好拍,难的是拍出一片时光。

  知著君认同在综艺中,尤其是真人秀中表露价值观无可厚非,“寓情于景”能成为节目诗意化、高级感的处理,需要把握的是内容基础上价值观传递与综艺感渲染的平衡,为了戳心而戳心会失去节目本身的光彩。嘉宾的语言固然是体现节目思想的直观形式,但若是聚焦于怎样让观众“听一番道理”,摆在观众面前的反而是更多的选择:表达自我如《十三邀》、观点交锋如《奇葩说》。

  同样地,《一本好书》在“价值观”与“综艺感”的衡量中则更明显地偏好于前者,节目中众多老戏骨用舞台剧的形式演绎名著片段,以促使观众在观看《一本好书》之后,能真正地打开一本好书。首期节目《月亮与六便士》播出后收获了优质口碑,然而一片“叫好”的背后也有观众表达了隐隐担忧:

  知著君认为,艺术与综艺的融合可以丰富两者的表现形式,并不代表一方的堕落或一方的出格,在创新力低迷的综艺市场,形式上的突破反而能带来更多的可能性。留给这些高分综艺的问题是:当观众普遍以寻求“综艺感”的心理观看节目时,要如何通过“搭建环节”取代“平铺观点”,来完成观众心理上的调适。

  而高分综艺的突围是双向的——一方面节目要走进观众的心,另一方面观众要也认可这些节目。“小众”意味着观众接受度不高,尚未得到普遍传播和认同的节目就不满足突围的条件。观众可以是评判节目好坏的标杆,那么反之还能成立吗?此时我们再审视问题的逻辑:高分却小众不是对观众的否定,而是对节目自身的反思。

  无论如何,被网友开玩笑说为无流量大户、无营销噱头、无花式宣传的“三无”真人秀《奇遇人生》都占据了近期节目的主体地位。尽管它并非尽善尽美之作,但——

  [1]李星儒.真人秀节目:狂欢下的冷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01):37-41.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