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家治理领域需要我们来关注的十个课题

爱游戏网页版官方入口

2021年国家治理领域需要我们来关注的十个课题

发布日期:2024-02-23 来源:生产车间

详细介绍

  2021年是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历经风雨、久经考验的中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2021年,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哪些新课题新任务?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确保我国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有哪些课题值得着重关注、深入研究?

  为此,人民智库、《国家治理》周刊推出“2021年国家治理领域需要我们来关注的十个课题”年度特别策划,依托人民论坛全国理论调研基地(点)网络,通过电话、邮件、微信等方式,向130余位各领域专家学者进行深度访谈;利用互联网问卷,收集全国各地2000余名党政干部、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建议。在2020年度国家治理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跟踪研究基础上,最终评选出2021年国家治理领域需要我们来关注的十个课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变为现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经过近八年持续奋斗,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这是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也是世界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2020年3月6日,习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在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后,如何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过渡期内如何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如何构建适合乡村资源禀赋的产业体系,怎样深化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怎样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怎样构建党组织领导下“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都需要思想理论界和各级党政、企业界持续关注。

  1921年,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诞生了。此后,中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978年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活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扩大开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渐完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准不断提升。

  实践证明,中国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对中国治国理政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对党的领导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理论概括,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刻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多方面显著优势,包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等。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课题。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然而长期以来,基层治理存在“条块分割”“权责不匹配”“小马拉大车”“对上不对下”等体制机制问题。一方面,这导致自上而下传达的政策在基层常常出现执行力减弱的情况;另一方面,使得基层需求反映到上级部门“音量不足”,很多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0年9月17日,习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因此,如何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基层服务群众、处理问题的能力,怎样将我国制度优势真正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值得深入研究。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正在增加,全球经济低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遭受冲击。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蔓延,进一步表明,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成为安全“孤岛”。面对疫情威胁,世界各国应团结协作、共同应对,世界比以往任何一个时间里都更需要有效、有序、有力的全球治理体系。围绕团结抗疫,习主席与各国领导人进行了多次通话,出席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等多场“云会议”,呼吁各国和衷共济、团结抗疫,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并宣布支持全球抗疫五项举措,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这对推动抗击疫情国际合作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当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经历大变革大调整,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我们要热情参加国际规则制定,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为应对全球危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在此背景下,深刻认识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关系,正视大变局下全球治理面临的困境与难题,使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相协调,成为需要我们来关注的课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指导思想,其中一条就是“以推动高水平发展为主题”;“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定要遵循的原则之一是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要“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升级版,不再以要素驱动、规模扩张为主要形态,而是以效率提升、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为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往快速地增长阶段的体制机制难以完全满足高水平发展的需要,必须推进适宜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与高水平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科学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宏观调控机制、收入分配体制机制、更高水平开放体制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等。

  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治理现代化助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动“放管服”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作用;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共生。

  2020年3月,习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智慧社区”等地方创新实践层出不穷,“城市大脑”“数字乡村”等系统工程催生了以信息化为标识的智慧治理新时代。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理模式,智慧治理正日益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驱动力。智慧治理将信息技术和现代社会治理相结合,在优化和完善治理水平、驱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建构整体性治理等方面呈现出显著和强劲的治理优势,既是有效弥补传统政府管理失灵的重要通道,更是实质性回应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诉求的风向标。

  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重塑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促进了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方式的大变革,同时也冲击和重塑了现代社会的伦理秩序和道德观念。诸如人的主体性的消解、多元主体的利益冲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等问题的出现,不断刷新和刺激着人们对智慧治理的认识和反思。各类智慧治理产品研制和应用参差不齐,数据泄露、数据失真、数据杀熟等问题层出不穷,极度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为此,需要深度审视智慧治理的应用效能和伦理边界,构建智慧治理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规约,促进并实现智慧治理的“善治”与“善智”互构。

  在当前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习多次指出,我们一定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们国家的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也是各级干部认识把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局的重要参照。

  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基层政府应如何通过优化治理,打通“堵点”补上“断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如何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利企便民,激发市场活力?如何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作用,促进就业、保障民生,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如何逐渐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如何调动基层干部主动担当作为、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积极性?……这些都对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都要求聚焦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找准各方利益的结合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慢慢地加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互联网产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活力和韧性,生鲜电商、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等数字化的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蒸蒸日上,成为中国应对新挑战、建设新经济的重要力量。在疫情的淬炼下,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准不断提升,数字治理体系逐渐完备。“健康码”“大数据行程卡”成为此次大数据支撑疫情防控的重要创新。

  但与此同时,数字化的经济的迅猛发展,数字社会的快速到来,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一些老年人等因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而处处受限;外卖骑手被困在算法系统,为赶时间而不得不超速、逆行、闯红灯,导致交通事故频发;一些网络站点平台违规从事放贷业务暗藏金融风险;互联网巨头围绕社区团购跑马圈地,靠补贴低价倾销,对传统菜农商贩形成挤压……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同年12月22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召集了阿里、腾讯、京东、美团、拼多多、滴滴6家网络站点平台公司进行指导,并发布了社区团购“九不得”新规,对低价倾销、不正当竞争等问题加以规范。这些都是有关部门改善服务、加强监管的重要信号。

  当前人类正进入从传统社会向数字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数字社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使得技术发展领先于人类社会制度的准备,一系列的普遍技术推广已经严重冲击了传统社会形态和普通公民的生活。因此,应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经济等领域的制度研究,并确立未来数字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由此减少新技术对传统社会的冲击。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关乎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各地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借助新技术手段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先进经验和理论成果不断涌现。

  2020年6月29日,“七一”前夕,习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2021年是中国成立100周年,梳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典型经验和创新路径,总结其中的共性规律,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对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备极其重大现实意义。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指导思想之一。“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安全”一词共出现66次,如“经济安全”“粮食安全”“金融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数据安全”等。“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要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要从国家战略格外的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从大安全和大发展的视角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各方面都造成巨大冲击,更加凸显了安全发展的重要性。当前我们国家发展进入一个风险易发多发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更要始终绷紧安全发展这根弦。在此背景下,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实现更为安全的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重要课题。要注重提升应急管理机构的治理能力,使之能够在危机的预警、响应、处置、善后和防范等所有的环节应付自如;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应急处突能力,面对可能的风险隐患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习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还要慢慢地加强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实力、综合国力,为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安全提供更为牢固的基础和条件。

  基于调查研究结果,《国家治理》周刊邀请十余位权威专家,围绕这十个课题撰文分析研讨。也期待社会各界围绕这些课题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探讨,为“两个大局”下更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