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工具工业发展特点分析

新闻资讯

我国现代工具工业发展特点分析

发布日期:2023-11-23 来源:爱游戏体育平台app

  效率优先原则,是现代刀具的发展指导思想现代刀具企业zui响亮的竞争口号,就是为制造业提供效率zui高的切削刀具。制造业也懂得了,通过采用刀具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减少相关成本,比单纯节省刀具费用更加有利。所以,在现代刀具的制造和使用领域,“效率优先”已经代替了传统的“性能价格比”老概念。这一变化为高技术上的含金量的现代刀具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例如,发动机曲轴加工刀具,原来是简单的车刀。十多年来,在“效率优先”的推动下,加工技术持续不断的发展更新。从车削到外铣削,内铣削以至到的车?车拉工艺,刀具的技术上的含金量和复杂程度大幅度提升,效率也成倍增长,现在用户舍得花几十万(人民币,下同)买车?车拉刀,价格比以前的车刀贵几百倍,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率。这样,刀具的制造和使用双方,在技术进步中取得了“双赢”的结果。

  现代工具企业的综合高科技特征在提高切削效率这样一个根本目标的推动下,现代刀具企业从传统的“单纯加工型”企业慢慢地发展成为涉及刀具基础材料、表面处理、基础工艺和成套服务等具有综合高科技特征的开发型企业,其表现在:*、工具新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慢慢的变成了现代刀具企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第二、涂层技术(PVD和CVD)的开发和应用成为现代刀具制造业中和新材料发展并驾齐驱的技术发展趋势。第三、先进数控加工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慢慢的变成了现代刀具制造业确定保证产品质量的*手段。现代刀具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化、复合化和多功能化,导致刀具结构日趋复杂,形状变得十分特异。传统的刀具工艺技术???普通机床加卡具,已经没办法保证刀具和刀片的安装基准和切削单元之间的空间位置精度。因此,多轴联动的数控加工技术,成为了现代刀具企业*的手段。由于刀具制造工艺的特殊性,刀具制造的数控机床通常由刀具企业研究开发,机床企业协作制造。所以,刀具数控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和应用,慢慢的变成了现代工具企业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由此可见,现代刀具企业的运作范围,从原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开始,囊括了表面处理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刀具生产数控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和应用,“三高一专”刀具产品的研究、生产和推广服务,表现出明显的综合科技型企业特征。在制造业中,生产技术运作跨度这样宽的行业并不多见。

  现代工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靠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作后盾在传统工具工业的发展阶段,标准化和千篇一律是其生产特征,数百家工具企业在技术进步方面没有显著的竞争热点,所以相对来说,墨守成规者还能维持生存和发展。但进入现代工具的发展阶段后,情况就*不同了。“三高一专”的工具技术和服务水平日新月异的发展,成为公司竞争的焦点,谁发展慢一点,就要被淘汰出局。这种竞争的结果,使工具工业的发展日趋集中化,具有强大研发能力和经济实力的企业脱颖而出,成为推动和发展的主力。所以,进入现代发展阶段以后,任何一家忽视科学技术进步的工具企业都将被淘汰出局。

  对用户综合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日益成为衡量现代工具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传统工具工业的生产模式下,工具企业只是一个标准刀具的生产供应商,使用现场的诸多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都是使用者自己来解决的。

  而发展到现代工具工业阶段,这个服务者的角色发生了大变换。工具企业向用户更好的提供的已经不是单纯的刀具产品,而是切削加工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这个方案的两个基本要素就是先进的刀具和的服务。因此,是不是具备向用户更好的提供服务的能力,慢慢的变成了衡量现代工具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从更广泛的角度看,工具企业提高服务水平是现代制造业专业化分工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正真看到,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不仅早就没有工具车间,甚至很多企业已经撤消了刀具修磨部门和管理部门,而把刀具的选用、采购、安装、调试、修磨以至改进和更新都委托给工具企业来承担。在国内,中美合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已经采用了这种工具“全外包”的方式。所以,向制造业提供成套服务是现代工具企业的*条件。

  发达国家现代工具工业的宏观结构和企业的微观结构工具工业宏观结构的集中化趋势在传统的高速钢标准刀具时代,有数百家企业平起平坐。而发展到现代工具工业阶段,在以硬质合金刀具为主导、各种新技术蒸蒸日上的条件下,工具工业各企业经历了一场大改组大提高的优胜劣汰过程。现在发达国家的工具工业宏观结构集中度大幅度的提升,变成了少数大而强、大量小而专的新格局,主宰着工具业发展的八大跨国工具集团的*达到了的60%以上。现代工具企业微观结构的“大而强”特点现代工具企业的综合高科技特点,在促进生产经营集中化、规模化的同时,也决定了其生产技术运作跨度日益扩大。在处于*地位的跨国工具集团,其内部组织架构都是大而强的发展型,而不是国内机械*的那种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结构。

  现状和差距从国外现代工具工业的运行特点和服务水准来对照我国工具工业的现状,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我国工具工业的总体水平仍停留在传统标准化刀具的发展阶段。从前面介绍的现代工具企业五大发展特点来衡量我国工具企业的现状,显然会得到这样一个客观的结论。本文就不再对此作具体分析了。那么,这里就产生了一个新问题,像我国目前这样的传统工具企业,在国外二十年前就被淘汰出局,为什么在国内还能存活下来。答案很简单,我国制造业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对现代刀具的需求还不迫切。近十年来,国内一些新兴的制造业如:轿车、航空航天、模具、IT产业、家电等,已经对现代刀具有迫切需求。不过目前总体规模不大,约每年1亿多美元,不超过10亿人民币,在国内刀具总需求中约占15%左右。但这部分的发展势头很强劲。zui近三年我国制造业连续回升,国内工具企业的传统刀具,销售年增长为15~20%,而跨国集团在我国的刀具销售,增长达40~60%。由此可见我国制造业现代化的步伐已经加快,在新增的需求中,现代刀具的比重大幅度提升。广大工具企业应该看到,落后的制造业留给传统工具企业的生存空间已愈来愈小。

  发展落后的根本原因对发展现代工具工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认识。我国工具企业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长期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生产千篇一律的标准化刀具,供不应求,效益良好。长年累月,形成了墨守成规的惯性。因此,在发达国家的工具工业进行大改组、大变革、大提高的浪潮中,我国工具工业不为所动,继续维持原有的生产格局。这种惯性思维是发展落后的根本原因。当然,国内制造业对刀具需求不旺,也是这种思维存在的外在原因。其次,业内人士对现代工具工业的发展是为满足制造业不断提率的追求的认识不到位。虽然看到了国外工具工业近年来在技术上的飞速进步,却没有认清促成这种进步的真正原因是制造业对刀具的要求在变化,不要千篇一律的标准化,要“三高一专”。

  正是由于这种认识不到位,使我国工具工业的现代化走了许多弯路。十几年来我国工具企业还是引进了不少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如各类刀具的高速整体磨削技术和装备、PVD、CVD涂层和装备、各种各样不同型号的多轴联动数控工具磨床、加工中心等等,但是这些装备几乎毫无例外地被用到了标准刀具的生产线,继续生产千篇一律的标准化刀具,其结果可想而知,非但没有为企业增加效益,反而给企业增添了沉重的债务,甚至把企业拖垮。直到zui近几年,一些企业被市场的变化逼得没有生路时,才想到要改变千篇一律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将重点转到为新兴制造业的特殊需求提供服务,受到了用户的普遍欢迎。有些企业把十年前引进的设备,从标准化生产线上拉出来,加以改造,组建刀具的生产工段,在提升服务质量上下了大功夫,立刻效益大增。所以,观念的转变和认识的到位,是推进我国工具工业现代化的首要因素。对现代工具工业“高起点、大投入、规模化、化”的发展特点认识不足,投入强度过低,也影响了发展。如上所述,由于业内人士对现代工具工业的特点认识不到位,在行业上下没形成一种推动现代刀具发展的舆论环境。所以,对现代工具制造业发展的迫切性和艰巨性,实际上并未为业内人士和主管决策部门所认识和接受。表现在对“十五”期间刀具发展的要求上,泛泛的提出与数控加工配套发展,并无有力措施跟进。“十五”期间,工具企业的一个zui大技改项目的1.2亿人民币,花了三年才zui终落实,十分不易。从经济化的角度来看,这1.2亿(相当于1450万美元)对于建立一个现代工具企业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上的工具*,其资产超过主机行业的比比皆是。多则几十亿美元,少的也有几亿美元。zui近,工具业的一号和二号*,瑞典Sandvik和美国Kennametal公司从决定退出工具行业的美国Milacron集团手里,分别以优惠价格收购Valenite工具公司和Widia工具公司,都花了1.7亿美元左右。这两家年出售的收益各达到2亿多美元的工具企业,仅仅是大型跨国工具集团众多子公司的一员而已。我国工具工业的现代化虽然要循序渐进,但不能搞一哄而上。从全行业的结构看,要形成少数大而强,大量小而专的合理格局。但是,从全局范围看,10~15亿人民币是少数几家*的投资规模的zui低门槛。没有这样的投入强度,小打小闹,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具工业,也满足不了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求。不规范的市场环境,影响了我国工具工业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当前,在我国进行市场化改革的转轨过程中,一些地方不注意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只要企业有钱可挣,政府有税可收,??边,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放在一边,在这种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多年来造成工具材料总量膨胀,质量下降。低档工具产品总量失控,粗制滥造,低价竞销,假冒伪劣愈演愈烈。2001年,我们国家生产高速钢刀具8.8亿件(协会统计数),是发达国家日本当年产量的10倍。但出售的收益仅为日本的三分之一,每件刀具的单价仅为日本的三十分之一。这种以浪费资源、损害环境为代价,取得企业短期利益的做法和工具业界的发展潮流背道而驰,对我国工具工业的健康发展也形成了极大的干扰,所以,为工具工业的现代化创造一个规范的市场环境,也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这方面企业往往是无能为力的,政府应负起规范市场的主要责任。

  首先要对工具工业现代化的意义认识到位认识到位包括了两重意思。*是对工具工业的重要性要有充分认识。工具工业的规模在世界各国都不是很大的,年销售额只有100多亿美元,但它却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发达国家估计,现代刀具给制造业带来的成本节约,能够达到刀具本身价值的5倍,而推动制造业发展带来的间接效益更是无法计算了。

  只有对现代工具工业的及其重要的作用有了充分的估计和认识,才会化力气去强化和发展它。第二层意思是,主管部门和业内人士对现代工业工业的特点和发展难点,也要有充分的认识。例如:现代工具工业总体发展布局上,少数企业大而强,大量企业小而专的产业体系特点;现代工具公司制作技术上的综合性和运作大跨度特点;工具材料和产品开发一体化的特点;企业微观结构的非哑铃型模式以及“高起点、大投入、规模化、化”的总体发展特点等等。只有认识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才有机会采取正确的措施,少走弯路,来推进它的发展。

  按市场化原则,推进工具工业现代化推进我国工具工业现代化,从何处入手?首先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是*的。但是在具体操作上,不能指望回到计划经济年代,一切都由政府来包办,必须按市场化原则来办事。市场化原则中zui基本的一条,就是由市场来配置资源,确定投资方向。但目前我国工具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大多数都是单一国有体制,理论上应该由政府来管理和投资。就政府作为投资主体这点来说,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弊病:*,不符合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第二,政府也只有少数的资源包揽各行各业的投资;第三,现在政府精简机构留下的综合管理部门,不可能对各行各业的状况,了解掌握到足以确定投资方向和规模的程度。所以,审批投资项目只能是拍脑袋,在各行业间搞点平衡。再则,我们工具行业是个小行业,即使大声宣传要提高投资强度,在现有投资体制下也是不会被采纳的。因此,在政府决策的投资体制下,要扩大投资规模,促进我国工具工业现代化的希望几乎等于零。这对工具行业以致整个制造业来讲,都是一个不利的消息。但这就是客观现实。因此,业内人士纷纷研究怎么样改变当前单一国有体制带来的种种弊病。其中一个方案,是在行业中推进国企向民营化转制。这个方案正在一些企业付诸实施,并得到广大经营者的赞同。作者觉得,国企的民营化改革,虽已初见成效,估计今后也是多数中小型工具企业的改制方向。但还应清醒地看到,民营化不是药方。特别是当前我国的工具非公有制企业都还处于资本积累阶段,总体实力不强,它们能在某个方面发挥特长,做出成绩,但无法担当起建立现代工具工业主力军的重担,应有几家大而强的企业作主力军,这一些企业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社会公众公司。谁来领头建立大而强的现代工具企业?显然不是政府,这个理由前面已谈过。但是,在当前我们国家资本市场发育很不完善的条件下,还是要求政府为促成这件事,做一点工作。那就是进一步改革政府职能,除了国家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企业以外,不再直接管理企业的投资。为此,建议政府支持组建一批战略投资机构,分工负责各行各业的投资,用市场化原则来确定社会资源的配置。政府出资的战略投资机构,只要按市场的原则来运作就不会重蹈覆辙,走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的老路,而会发挥引导和纽带作用,把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引导到正确的投资方向。工具工业在这样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投资新环境中,肯定会取得长足的发展。因为从目前掌握的发达国家工具工业的经营状况看,搞得好的,资本年回报率可达20%,中等的也在10%以上,高于一般制造业的平均回报,是一个能够吸引资本的领域。

  中国巨大的铁矿石需求刺激了供应商持续上调价格的冲动,也同样刺激了铁矿石勘探和开发的大幅提速。而在庞大的中国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亦是一些铁矿石供应商扩大产能的动力所在。

  近年来,市场的铁矿石的金额一直被巴西淡水河谷CVRD、力拓、必和必拓等三大矿业*左右,随着一些新生力量和一些“非传统”铁矿石生产国的迅速跃起,饱受铁矿石垄断之苦的中国企业将会有更多的选择。

  储量可保数百年2004年以来,市场铁矿石的金额“涨声”一片。2005年和2006年的涨幅分别为71.5%和19%,2007年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较2006年上涨9.5%。从2004年到2007年的累计涨幅达到165%。一路狂涨的价格使我国累计损失数百亿美元。

  实际上,在进口的资源类产品中,铁矿石*并不是非常突出。近3年来,中国进口的铝土矿已经从20美元涨到了70美元(我国以前以进口氧化铝为主,近期加大了铝土矿的进口力度,主要是从印度尼西亚进口),涨幅达350%,而铜精矿从2001年至今的累计涨幅已超越了400%,铜铝这两种产品的涨幅都超过了铁矿石。

  作为铁矿石的zui大买家,中国在铁矿石定价上并没有掌握主导权,却反而被卖家所钳制,这种被人挟持的感觉令中国企业很不舒服。有观点认为,价格持续上涨并非铁矿石资源短缺,商家的恶意炒作是铁矿石的金额持续上涨的主因。

  来自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的资料显示,世界铁矿石资源很丰富,近期资源储量基础有较大幅度增长。据美国地质调查所(USGS)版的《矿产品概要》公布的数据,2007年,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600亿吨,其中含铁量为790亿吨;储量基础为3700亿吨,含铁量1800亿吨。

  这份资料还对目前铁矿石储量状况作了一个详细的分析,尽管由于世界铁矿石资源丰富而导致长期以来矿产勘查业界基本上不再投资于铁矿石的勘查,但近期,由于中国市场的拉动所导致的市场铁矿石的金额的攀升,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刺激了对铁矿石的勘查。而这两年的实践表明,对铁矿石勘查稍加重视,世界铁矿石储量就会大幅度增加。自1988年迄今的20年间,世界铁矿石增加幅度不大,但储量基础增加了70%;从2003年到2007年,世界铁矿石储量增加100亿吨,增加了6.7%;储量基础增加400亿吨,增加了12%。也就是说,不仅目前已经探明的世界铁矿石储量的保障年限达数百年,而且如果继续勘探,还有很大的增储空间。

  近几年铁矿石的金额之所以持续上涨,一个重要的缘由是寡头公司控制了相当的*,进而控制了铁矿石的市场定价权。根据巴西淡水河谷CVRD、力拓、必和必拓等三大矿业*上一财年的报告,“中国需求”为他们创下了不凡的业绩。而这不凡业绩的背后,却是中国企业付出的巨大利益牺牲。

  不过,随着一批新生力量的出现,铁矿石市场由三大*控制的格局开始受到冲击。在这批新生力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澳大利亚矿山企业FMG集团,该公司zui近与我国宝钢集团签署了长期供应协议和联合勘查开发协议。按照该公司发布的铁矿石生产计划:2008年5月,*批矿石装船运输,生产量可达5500万吨;2009年?2010年,目标产量5500万吨?1亿吨;2012年产量可达2亿吨,这将直逼三*的地位。FMG集团表示,将尽可能多生产、尽可能快生产,“请勿错过中国这艘经济巨轮”,这似乎是对三大*发出的警示。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的资料显示,尽管世界铁矿石生产能力高度集中,高品位商品矿的3/4集中在巴西淡水河谷CVRD、力拓、必和必拓等三大矿业*手里,不过,从总量计算,三*只占世界总量的1/3,而世界铁矿石的地理集中度远远没这么高,仍有许多国家拥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但是由于铁矿石市场经受了近半个世纪(大约从1970年的“黄金时代结束”一直到2004年)的低迷,大多数国家的铁矿石资源并没有正真获得有效的勘查和开发利用。

  比如,西非就蕴藏着丰富的铁矿石资源,这是不亚于澳洲(澳大利亚)、南美洲(巴西)的*三大富铁基地,矿石品位大都在60%以上,但目前的开采量非常低,按照现在的开采量计算,储量的保障程度还可以达到上千年。中亚地区铁矿石资源丰富,在世界上具备极其重大地位。其中,哈萨克斯坦铁矿石探明储量83亿吨,储量基础为190亿吨,居*16位,保障年限也近千年。这些资源国一旦大幅投产,铁矿石市场从本质上看是不也许会出现紧张局面的。我国东南邻的越南、柬埔寨等,也有不少未开发的铁矿石资源。

  因此,从上面讲述的情况来看,铁矿石生产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这些国家的铁矿石资源一旦大规模开发,中国无疑将成为他们的目标市场。

  由于铁矿石市场供需两旺,目前除巴西、澳大利亚、印度等传统铁矿大国外,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南非等国家也在加紧扩大开采,能够完全满足市场对矿石的需求。近期,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与毛里塔尼亚国家铁矿公司签订了为期7年的成品矿长期供货合同。合同规定,从2008年开始,毛里塔尼亚铁矿公司每年向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提供150万吨成品矿,约占该国铁矿产量的12.5%。北京钢企联矿产资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个海外资源项目就是柬埔寨柏威夏省罗文县铁矿项目。这些生力军和“非传统”生产国将对三*的垄断地位提出挑战。

  实际上,2006年以来,铁矿石供应量已显著增加,市场已摆脱了供应短缺的状况,供求达到了平衡。有分析人士指出,未来铁矿石供应商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将逐渐增强。资料表明,目前澳大利亚西澳州中西部有36个铁矿项目投产,预计到2015年,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将达70%。

  在这种形势的影响下,为进一步控制市场,三大矿业*频频散布扩产的信息,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宣布,该公司铁矿石产能未来将达到3亿吨的规模;必和必拓也表示,到2015年,铁矿石将扩产至3亿吨;巴西淡水河谷CVRD计划在未来5年将铁矿石产量从当前的3亿吨增加到4.5亿吨。据说这一扩产计划是“为适应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

  但有业内人士并不看好三*的扩产计划,认为这不过是他们投下的一枚烟幕弹,因为这样做至少可以使他们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吓跑潜在的市场进入者。生产能力足够大了,市场将出现供应过剩,进入市场的风险很大。二是安抚中国钢铁企业,将来的铁矿石供应是没问题的,中国钢厂不必为铁矿石寝食不安,也不必自己冒风险开采铁矿。实际上,三*对扩产一直非常矛盾,希望铁矿石产量的增幅稳定在其预期的2%?3%的范围内,因为铁矿石产量如果增长过快,将会使他们继续左右铁矿石的金额变得相当被动。

  尽管三*频频高调散布扩产计划,不过,一些矿业新生力量并不去理会,因为“中国需求”对他们的诱惑太大,谁也不愿“错过中国这艘经济巨轮”,铁矿石产量大幅度增长的态势已成必然。对中国钢厂来说,这当然是个利好的消息,因为这将改变铁矿石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并且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增加了中国钢厂与供应商价格博弈的砝码。

  近半个世纪以来,上就没有新增的铁矿石矿山投资项目。但自2003年以来,铁矿山投资大幅度增加,占世界固体矿山投资的比重从不到7%增加到近25%,从60亿美元增加到近300亿美元。这些项目形成的产能将会使市场供应形势产生逆转,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也将得以改善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铁矿石供应紧张的局面就已得到了很大的改观。2006年,铁矿石供应总量高达15.8亿吨以上,而同时,主要国家生铁产量为8.7亿吨,折合铁矿石消耗量14亿吨,市场基本上达到了平衡状态。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的资料显示,目前,除中国外的传统钢铁生产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西方国家钢铁生产未来不太可能有大的增长,并且由于已确定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其钢材消费量预计也不会增长很多。工业化国家的钢铁生产者慢慢的变多地将其粗钢生产转移到资源较丰富、运作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受钢铁市场的影响,以及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中国较大规模出口钢材的冲击,一些传统的钢铁生产国的生产处于低迷状态,这些国家(包括日本、欧洲和美国)对铁矿石的需求量总体上没有增加,并且进口量有下降势头。由此可见,除中国外,铁矿石的市场容量相当有限。

  世界铁矿石产量在增加,除中国外的需求不但没有增加甚至还在减少。种种迹象说明,铁矿石供应形势正在向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有业内人士乐观地表示,中国钢厂在铁矿石的金额谈判中越来越自信,铁矿石市场将会催生出“中国价格”。

  资料显示,除铁矿石产量增加产生的积极影响外,我国的铁矿石资源形势也出现了一些有利的信号:

  一是我国铁矿石储量有所增加。包括东部老矿山周边、深部,近期都有突破迹象,西部发现了较大的铁矿石潜力。

  二是铁矿石产量增长幅度较快。我国铁矿石产量从2002年的1.08亿吨增长到了2006年的2.7亿吨,份额占到了铁矿石产量的18.62%。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7年上半年,我国合计原矿产量3.71亿吨,折算品位为65%的成品矿为1.76亿吨,同比增长24.38%;同期高炉生铁产量2.26亿吨,消费铁矿石3.63亿吨,供需基本平衡。

  三是铁矿石增长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得到抑制。随着中国出台节能减排政策,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加大,将减少国内部分钢铁产能,对铁矿石的需求也会促进降低。当然,从1996年到2006年,中国的粗钢比重从10%左右增长到了近35%,这是当前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的根源。

  四是铁矿石进口量增长幅度呈现下降趋势。2007年上半年,我国进口铁矿石的总量为1.88亿吨,同比增长16.46%,量的增长依然不小,但增长幅度与前两年相比有所放缓,2005年的增长幅度为32.29%,2006年的增长幅度为18.55%。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是zui近4年增长率zui低的一年。

  五是中国钢铁企业的过度分散状态有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改善,增加了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讨价还价的筹码。关键词:

  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机床商务网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机床商务网,转载请一定要标注明确机床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相应的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犯权利的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